《青年論壇》反中歪風與國內社會的民粹泛濫
國內反中情緒的起源
時間回到108年年初,大陸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在元旦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週年談話。其中說到「九二共識」再次強調對於兩岸的和平與穩定,以及「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講述假設在未來兩岸統一後對於台灣的治台方式。此次談話使前一年九合一大選大敗而辭職民進黨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看到一絲希望,在習近平談話後的隔幾天反對大陸方面所提到的「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企圖把兩者做出不當連接,使選民誤認為「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的錯誤想法,也讓國人在心中埋下對藍營不信任的種子。同年6月中,香港爆發反送共抗議運動來向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表示對逃犯條例的不滿,而香港抗爭的案例也加深國人對於中共政權的排斥,同月底也以「反紅媒」的口號試圖抵制國內部分主流媒體,如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聯合報系、TVBS新聞台等立場偏藍的新聞媒體。而在7月韓國瑜市長正式代表中國國民黨參選109年總統大選時,民進黨早在1月炒出的反中情緒也反應到當時韓國瑜與蔡英文的總統大選民調上,蔡英文反超韓國瑜,並且搭配到處的抹黑的手段造謠泛藍陣營政黨當選後會做出「賣台」行為,將「台灣主權」賣給大陸的共產黨政權。即便韓國瑜市長當時在多次造勢場合公開表示「台灣絕對不能接受一國兩制,除非over my dead body」等說明呼籲支持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的立場,依舊無法扭轉國人對於韓國瑜和國民黨的不信任感,最後造成今年年初韓國瑜以552萬票大敗蔡英文的817萬票,無緣帶領國民黨重返執政。
反中情緒背後的陌生
國內社會因為綠營人士承認一中代表大陸共產黨政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再加上李登輝任期內實施教改、民進黨政府對於108課綱將國高中歷史科課綱修為「台獨史綱」等因素,導致民國81年政大選舉研究中心中表態自己「既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國族認同,在今年逐漸被「我是台灣人」所取代,使得教改後的年輕世代有越來越大比例的國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畸形現象,也使所謂「天然獨」世代中,較多數國人支持「台灣獨立」,而支持「兩岸統一」的比例卻是鳳毛麟角。國內人民在近三十年期間,在國族認同中有如此大的轉變,當中表示越來越多國人所認知的「中國」不再是我們的國家,中華民國,而是大陸共產黨政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再者,多半國民只有通過新聞媒體來了解大陸,而多數人事實上從未去過大陸,導致他們對於大陸的印象和認知幾乎都是道聽途說之辭,是非真假無從得知,也難怪會有政論節目搞出如「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大陸人買不起涪陵榨菜」、「大陸人民因為缺糧缺肉淪落到吃田鼠來補充蛋白質」等荒謬言論。
國際之間的反中情緒
早在19世紀,大陸東南沿海如福建、廣東、浙江等各省人民因為淘金熱潮和生活經濟問題而移民北美洲和東南亞地區,至此海外華僑作為少數族群常常被當地多數族群所歧視。而在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因為經濟貿易關係和大陸展開「中美貿易戰」。其中美國政府更是以大陸通訊產品有隱私疑慮問題,對大陸手機龍頭華為做出禁令,要求華為不得使用Google系統,使華為自P40手機到現今的Mate 30手機為主的華為和榮耀手機都無法用APK檔案使用Google相關手機。以此企圖限制華為為主的大陸手機廠商在海外的銷售佔比。
反中與反共之間的差別
反共與反中在現今的國內社會因為過度相似導致互相混淆,以致於現今以817和1450為首的網軍逢中必反的歪風,國內社會對於「中」和「共」也多半保持負面態度看待。在此呼籲國內社會應該以「反共」但「不反中」的立場看待兩岸關係。共產主義對於國內人民而言,因為對共產主義不甚了解,再加上對於中共的畏懼以及不信任,因此「反共」;但我們無論在血緣、地緣還是文化,中華民國國民就是中國人。在臺絕大多數人民的祖宗,尤其是閩南族群、客家族群和國共內戰後隨政府遷台的大陸各地外省族群,都源自於中國大陸;我們也接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我們就是中國人,完全沒有必要「反中」。相對的,大陸看待台灣也是把台灣當做中國的一份子。正所謂兩岸一家親,兩岸無需彼此敵對仇視,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
但反觀民進黨政府帶頭仇視大陸,以「反中」和「反共」兩個名詞相互混淆,破壞兩岸人民關係,以及近期無論國內外公眾人物做出支持大陸的行徑就以雙重標準和網軍出征來「表示民主的象徵」,是在令人唏噓。政府面對大陸應該做的不是搞對立和仇恨來煽動與挑撥兩岸關係,而是彼此互相了解與接觸來增進兩岸情感和消除兩岸因為政治因素對彼此的偏見甚至於歧視,才會使無論是大陸還是台灣在未來的兩岸議題向互利共生的道路前進。
林士翔 109.04.18 筆
109.06.05 修